为教师减负 别让非教学任务耗时耗力
2019-04-16 13:16:58 来源:
  填不完的表格、写不完的心得体会、五花八门的比赛或活动、各式各样的评比或检查……眼下,在一些地方一拨拨袭来的非教学任务让不少教师身累,心更累,以至于有教师感慨,“都快没时间教书了。”(《中国青年报》4月15日)
 

 

  基层教师负担重,不必要的非教学任务多,这一现象已存在多年。也早有声音呼吁,给学生减负的同时,也不要忘了给教师减负。但就实际效果而言,当前不少教师的负担,似乎不减反增。也正因为此,在今年年初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,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,今年要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。

  为教师减负的社会共识明确了,关键是得如何减?其实,为教师减负,首先需要给学校减负。此前一些媒体报道引述来自基层的教师声音称,在现实中,学校往往成了“软柿子”。比如,在一些地方,但凡迎接上级检查,往往会将学校作为“重点单位”;而一要落实相关政策和工作落实,也首先会想到学校,而不管工作是否与学校、教育相关。这一现象,其实反映了在当前的行政管理序列中,学校及教育系统未能实现应有的精准管理。

  按理说,教育系统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,特别是学校,其管理和运转,应该充分尊重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,而不应该承担过多的非必要行政工作,更不能动辄被与教育不相关的工作和任务所打扰。像一些地方将扶贫任务也向学校摊派,甚至幼儿园都要承担“扫黑除恶”的宣传工作,这显然没有必要,也加重了教师负担,更可能影响相关工作的开展,而沦为一种形式主义。所以,要为教师减负,首先不妨让基层学校及教育系统在外部管理上与一般的行政、事业单位有所区分,不宜按无差别的标准去管理学校和教育。只有遵循分类管理的原则,明确学校承担的“任务”,才能真正规避那些可有可无乃至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“扩大”到学校。

  在对学校及教育系统实施分类管理之外,学校内部,也可以参照公务员的分类改革,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。相关调查显示,有些教师“真正用于教学及相关准备的时间在整个工作时间中占比不足1/4,剩下的3/4是更为耗时耗力的非教学任务”。当非教学任务压倒教学任务,这不仅徒增了教师负担,也偏离了教师“教书育人”的职业要求。必须承认,一所学校总有一些必要的非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需要完成,那么,在这方面,是否可以将一些非教学工作专门化,以确保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把工作重心和精力放在教学上?当然,这牵涉到具体的人员安排调整和考核标准的改革。

  另外,当前一些学校和教师,有“填不完的表格、应付不完的检查”,说到底还是“文山会海”的现象未得到根本遏制。教师所面临的这种负担,只是基层工作人员负担重的一个缩影。从这个角度看,为教师减负,还是要回到大的社会环境中看待。只有从源头上减少了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之风,杜绝检查、考核、评比的过滥,包括教师群体在内的基层减负,才能真正有持续的效果。

  上个月,中央办公厅发布《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》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“基层减负年”。为教师减负,也不妨利用这个机会,探索出对学校和教师的分类管理办法,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“三尺讲台”,这不该是难事。

  朱昌俊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责任编辑:zN_1617